029-86696906——煤炭加工和物流业异军突起
今天是11月10是,离集中供热还有四天的时间,最近煤炭运输已经成为了热话题,西安市已储存煤量可达到西安市正常运行35天。
最近,记者从省煤炭厅和省市有关会议上了解到,我省最大的产煤地市娄底市充分利用煤炭的深度加工和加快物流两大优势,使全市煤炭产业异军突起。去年,全市煤炭加工销售企业达到260多家,比10年前增加200余家,产值达103.5亿元。增产20亿元,为建设幸福娄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09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经济发展工作中,提出了大力培养10个产值超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其中煤炭洗、冼加工和物流这一产业就是10个产值超100亿元以上的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决定着煤炭产业链发展的生存和历史机遇。
对此,全市各产煤县市党委、政府和煤炭主管部门适时调整煤炭产业发展战略,加强领导,解决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转变政府职能。下大力气研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信息发布、搭建平台等客观性、政策性、引导性的服务工作,积极为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创造外部环境,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煤炭产业扩能提质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资源整合、技改扩能,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在煤炭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加速和选择发展了煤炭洗、冼加工和物流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产业层次由“低”转“高”,产业布局由“散”转“聚”,企业规模由“小”转“大”,稳妥地推进了煤炭洗、冼加工产业园区和煤炭物流基地建设。
煤炭洗、冼加工产业瘦“腿”变粗。2008年,全市煤炭洗、冼加工产业经受了严重的冰灾和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煤炭洗、冼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交易平淡、价格下跌、融资困难、效益下滑的现象。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煤炭主管部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组织专门机构,抽调精干人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寻找摆脱困境的对策。拓宽融资渠道,激化融资活力,解决资金困难,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通过争取政府重视,利用倾斜政策,争取国家金融部门支持;广开门路,拓宽渠道,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实现优惠条件,招商引进资金;寻找战略伙伴,投入资金,帮助企业摆脱困难。
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通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全市煤炭洗、冼加工企业渡过和攻破了企业点多、规模少、竞争力不强;粗放型经营,效益低下,储煤场地少,集运集力差,品种单一,配煤设施落后等一个又一个困难,一道又一道难题。到今年10月底止,全市煤炭洗、冼加工企业发展到268家,产能达到420万吨,实现产值43亿元,涌现了娄星区海谊、柏洋、万通、北方投资、涟源锦源、祖师、宏腾、三门、大华、湘华、新化焕兴等十一大洗冼加工企业。其中最低的企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最高的企业产值达4亿元以上。
涟源市锦源煤业有限公司,从2005年5月开始,先后投入2.2亿元,引进2台生产流程先进、节能环保、水资源循环利用、“三废”排放、噪音污染均控制在国标以内、年生产能力达70万吨的跳汰式煤机,企业越做越强。今年2月,锦源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文,为了做大做强煤炭洗、冼产业和煤炭物流产业,辞去斗笠山丰华煤业公司董事长职务,一心一意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再投入6000万元,建设一条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的生产线,目前,基建任务已完成,年底之前可以上马。
煤炭物流产业短“腿”变长。2008年以前,我市煤炭物流产业集运能力不强,煤炭运销应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的实际困难坦然面对挑战。市委、市政府组织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多次召开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会,充分利用娄底境内铁路、公路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和扶持我市煤炭物流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做活、上规模、强实力、增效益。重点扶植了20多家物流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煤炭物流向集约化经营,并并购一些实力弱、规模小的企业。在湘黔线胜昔桥车站、西恩线,娄底车站涟斗线、黄湖线,涟源车站、冷江东站、西站等7个火车站,合理配置储煤场地,建设了三门煤业、北方投资集团、柏洋工贸、宏腾集团等6家年产值超过4亿元的煤炭物流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了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物流中心。
与此同时,市煤炭局还积极应对电煤供应紧张的严峻形势,从2010年开始,培育了资江、三门、涟溪、金汉、天汉、焕兴、斗笠山煤业等7大电煤调运企业,今年向金竹山电厂和华润涟源电厂调运电煤500多万吨,其中三门煤业向涟源华润电厂调运电煤突破30万吨,极大地缓解了电供应紧张的压力。
在做大做强煤炭物流这篇大文章的时候,一大批煤炭物流企业带办的煤炭洗、冼深加工企业如雨后雨笋。企业利用煤炭洗、冼加工后的夹石、废渣兴建环境型红砖厂,近两年来,全市兴建环保型、节能型环保红砖厂21家,发展形势喜人。
涟源市福利综合厂为了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全方位开发煤炭深加工资源,煤炭洗、冼加工后的精煤,建设炼焦生产线,利用炼煤工业副产品,提成煤焦油,提纯氯化铵,并开始建立陶瓷生产线,效益倍增。
煤炭产业深加工的发展,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增加了一支又一支生力军,还为有效地推动和带动了全市煤机制造、交通运输、建材、煤电、煤气、轻化、冶金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还为社会提供了1.2万多个劳动力就业岗位,为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