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是西部重要的物流基地 |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08-18 10:26:45 阅读: 次 |
一、依托“西电东送”,加快建设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基地 酒泉能源资源丰富,风能资源占全国可开发量的1/7,光电资源可开发面积5万平方公里,800公里辐射范围内布局着4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占全国陆地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的40%。近年来,酒泉风光电产业快速发展,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装机任务提前完成,风电装机累计达到550万千瓦,建成、在建和开展前期工作的光电项目总规模达到276兆瓦。围绕电力外送,投资建成嘉瓜、玉门两个330千伏输变电线路,750千伏超高压双回路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实现了西北电网与新疆电网的互联互通,目前正在加快建设±800千伏超高压点对点直流输变电工程和智能电网。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借助“西电东送”通道,科学规划布局,统筹推进风电、光电、调峰电源、电网建设、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能开发、核乏燃料处理“6+2”产业群协调发展,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龙头的“6+2”新型工业体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风电二期800万千瓦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增风电装机300万千瓦,“十二五”末风电装机总量达到2000万千瓦,实现“再造陆上三峡”目标;加快敦煌、金塔光电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风光互补以及风、光、储一体化等新技术研究,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和规模化应用,力争到2015年完成光电装机2000兆瓦;积极开展调峰电源建设,探索多能互补、就地转化与打捆外送相结合的途径,重点引进新疆哈密的煤炭资源,加快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火电规模达到915万千瓦,建成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早日把酒泉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发挥自身优势,以新能源产业为基础,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以装备制造产业园为载体,完善园区功能,坚持引大做强,全面推进重大装备成套化、高端化和数字化发展。积极支持华锐、金风等大型风机制造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自主研发2.5兆瓦以上风电整机,提高发电机、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发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把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技术先进、配套完善、辐射西北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 二、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酒泉区位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交通条件便利,特别是能源优势明显,“十二五”发电装机将达到2800万千瓦以上,总发电量将达到640亿千瓦时,是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立足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高载能产业,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实现与央企和东部地区的大项目、大产业对接,抓好资源就地转化,变能源远距离输出为产品加工输出,提升酒泉产业发展水平。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以酒泉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冶金、石油化工、煤化工、硅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探讨发展电解水制氢、储能电站、动力电池等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鼓励高载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现代高载能企业和新上项目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链要求,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树立“飞地建园”的理念,按照多元投资、收益共享的原则,鼓励外地企业在酒泉工业园区建立“飞地板块”,吸引发达地区在酒泉设园,县市企业跨区域入园,引导优势产业向酒泉聚集,努力把酒泉建成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三、依托“西气(油)东输”,加快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西气东输”“西油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酒泉是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战略通道,是中亚、新疆油气资源进入内地的中转站,境内已建成3条油气管道,加上在建的1条天然气管道,管线长近2000公里。全力支持国家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过境管线建设,畅通新疆油气资源东输大通道。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开发条件,科学规划建设甲醇、乙烯等天然气精深加工项目。抓好天然气民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气入户,力争三年内实现酒泉城区天然气全覆盖,并逐步向城郊乡镇延伸。发挥玉门油田在西北石油加工和军用油品生产中的优势,增加西油东送西部管道玉门支线原油成品油的分输配额,争取在玉门布局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加大石油勘探力度,扩大石油炼化规模,实施500万吨炼化扩容项目,力争达到千万吨炼化规模。延伸石油产品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等石油接续产业,重点实施油田助剂、石蜡、沥青等精细化工项目,扩大硫酸、硫化碱、钛白粉的生产能力,开发聚苯硫醚、大苏打、硫化染料等新型化工产品,把酒泉建成“西油东送”重要节点上的石化产业基地。 四、依托交通网络,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的物流基地 酒泉区域位置重要,交通条件较好,兰新铁路、敦煌铁路贯穿全境,312国道横贯东西,215国道南连青藏公路,214省道北接蒙古策克口岸,敦煌、嘉峪关、鼎新机场与国内主要城市通航,境内有全省唯一的马鬃山边境口岸和河西唯一的酒泉海关,敦煌国际空港开放,内蒙古策克口岸和新疆边境口岸大多货物进出途经酒泉。“十二五”期间,酒泉将着力构建“四横两纵”的铁路体系,推进干线公路高速化、县级公路高等级化、乡村公路柏油化,并按照“县县有落点、机场全覆盖”的要求,形成“两主、两辅、两共用、九个备降点”的“2229”机场体系,建成纵横交错、更加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高铁复线以及敦格、淖柳、临哈、酒航铁路的建成,将会形成以酒泉为中心,贯穿东西、通达南北的大交通格局。同时,酒泉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有力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酒泉承东接西、展南拓北的区位条件和完善的交通网络,充分发挥酒泉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优势,调整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高标准规划肃州、敦煌两个省级物流节点,重点建设酒嘉物流园区、酒泉国际物流园和酒泉公铁联运站,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提高风电设备、能源、化工、建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保障能力,形成集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创造条件,科学论证选址,建设酒泉千万吨级煤炭中转基地,促进“疆煤东运”“蒙煤南运”,推进煤电二次能源转化和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构建集数据交换、电子商务和金融结算为一体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区域物流信息化程度。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五、依托“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酒泉作为丝绸之路旅游的标志点和精华段,发展旅游业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又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境内分布着1153处名胜古迹和文物景点,“酒泉航天”“敦煌飞天”举世瞩目,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驰名中外,敦煌文化、边塞文化和航天科技享誉海内外,特别是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风光电旅游已成为新的亮点。依托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酒泉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完善现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争取建成敦煌国际机场,增加往返旅游客源地的航线航班。以敦煌飞天、酒泉航天和风光能源三大品牌为引领,打造以肃州、敦煌为中心的特色旅游经济圈,培育丝绸之路、敦煌艺术、航天旅游、大漠风光、民族风情、风光电旅游六条精品线路,着力构建“326”旅游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精品景点景区,大力开发玉门油田工业遗产、金塔森林公园等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加快推动产业融合,积极培育工业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农家休闲游、探险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领域。积极促进敦煌旅游上市融资,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开发特色旅游工艺品,建成一批5A级景区和五星级宾馆,提升旅游设施的档次。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客源市场,持续扩大敦煌飞天、酒泉航天、风光能源旅游品牌影响力,努力把酒泉建成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区、现代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区域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